香港零售行业不景气,2016年8月为止,零售销售额已连续16个月下跌。
多篇报导指出,中国内地游客在港消费下跌。与此同时,尼尔森的调查指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88%香港消费者曾在网上购物。
当然,消费者总会外出购物。许多人仍然较喜欢逛实体店,享受“先试后买”的体验。不过,无可否认,快捷方便的网购已冲击传统零售模式,影响亦越来越深远,并会造成很多损耗,直至零售业于两者间取得平衡。
实体店进化
利丰在其白皮书The Disruptors系列提出机械人店员的构思﹕客户期望购物过程更快捷及有效率,智能机械人或服务台将可大派用场。
人工智能(AI)应用于实体零售店,成功结合传统及网购两种零售模式,为实体店建立优势。举例来说,有策略地设置服务台可让客户更轻易取得产品信息、比较及搜索产品,而且还可以“先试后买”,享受即买即用的乐趣。
店内人工智能还可模仿亚马逊等网上零售商,“学习”个别客户的购物习惯,顾客再度光临时,便可提供个人化建议。从客户向“机械人店员”提供的数据中,也有助零售商监控库存、推断未来需求、回应客户查询,以及进一步满足客户期望。
机械人店员实例
零售商店应用人工智能并非完全崭新的概念。日本三越百货公司及东芝已“聘用”人形机械人地平爱子负责处理客户服务工作,证实机械人可胜任指示方向及推广店内营销活动等职务。
美国零售巨擘梅西百货公司(Macy's)采取另一种策略,结合店内人工智能及移动应用程式,使客户的手机摇身变成店员。他们的“手机购物伙伴”会随时间了解用户的购物习惯,逐渐变得个人化。
这只是其中两个打造“实体店及在线购物体验”的方法,很大可能可“制衡”网购。香港零售商值得一试。
**以上内容仅为《Hong Kong Business》原文之撮译,只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版本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