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商务(Social commerce or S-commerce)是电子商务行业的新生事物,涉及的范围很广。有些人也将淘宝、猫途鹰 (Tripadvisor)以及Airbnb等旅游网站纳入社交商务范畴之内。我们将集中讨论由社交媒体带动的社交商务活动。零售行业将电子商务技术与社交媒体及其他分销商导向型的平台结合,势头良好,2014年全球500大零售商的社交商务净收入超过30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26%。
社交商务采用直接销售及将客户转介至商家和零售商网站两种方式, 随着社交媒体的全球热潮持续升温,社交商务方兴未艾。以电子商务社交媒体转介购物,仅此一项便于2014年第一季至2015年第一季期间增加近两倍。这对零售商普遍而言是好消息,但整个行业仍需要在平台多元化及移动设备应用方面下苦功。
不少社交媒体纷纷涉足社交商务:Facebook成为目前最主要的平台,且占转介总数的50%,且占收入总数的60%以上。与Facebook相比, Twitter及Instagram虽不可望其项背,却另辟蹊径—Twitter受到体育及活动营销商的欢迎,尤其是地区性的促销活动;而Instagram则颇得高端品牌的青睐,这些公司均希望使用Instagram来提升品牌形象。 Snapchat等后起之秀亦也分一杯羹,但他们能否保持销量,仍有待观察。
考虑到这一趋势,许多社交媒体平台纷纷着力改善功能,来吸引终端消费者的关注,并为零售商创造商机。
即使您没有赶上这波潮流也不要紧,Google已宣布将在移动装置的产品搜索结果中增设“购买”按钮。消费者按下在Google的移动搜索结果页面内的“购买”按钮便可立即购买相关品牌的产品。 YouTube及Facebook都很快会推出此类按钮,此功能带来快捷及流畅的体验,有助消除消费者对移动购物的抗拒之意,从而“减少阻力”。
社交图片分享平台Pinterest风靡全球,尽管Pinterest的用户不多,但已成为社交商务的主力军。该网站目前创造全球社交商务收入的16%,而且积极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前进。新增的“buyable pins”功能让用户无需离开Pinterest便能购买发布在电子商务网站的产品,该功能如今仍在美国作初步试验。现在,只要用户按下“Pin it”按钮,其他人都可直接通过Pinterest购买这些产品。这是皆大欢喜的事情,因为这种投放在“社交认证”式营销的广告预算很少,并且能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所以着实是皆大欢喜。
就台湾市场而言,我们发现许多零售业务的平台迅速效仿Pinterest的外观。他们新增与“buyable pins”类似的功能事在必行。
这对希望扩大移动收入比率的商家而言是好事。 Google称于美国的2014年“购物微瞬间”(shopping micro-moments,即在移动设备上搜索或阅读产品相关信息的时间)带动了近一万亿美元的销售额,这个数字亦将在全球大幅度增加。
未来,社交商务对这些时间发挥巨大作用,并且已经发挥更大作用:“对话式搜索”(conversational search)逐渐增长。消费者借此就新产品向Google寻求帮助, Google则直接用含有产品排名与评论的广告作出回应;购物广告上零售商应用的深层链接无需借道零售商网站,直接将流量转入零售商的移动应用;Moda Operandi、Groupon等个人销售及主要提供每日折扣优惠的网站,让消费者能够直接向设计师预订产品并关注每日特惠活动。
总体而言,社交商务是人们交际及互助购物的最便利方式,让人能够利用数字平台的优势,并将之转化为个人化的购物体验。关注消费者动向的零售商可将多种渠道与科技结合, 打造一种全渠道的缐上到缐下体验,从而取悦和满足客户。
(此乃中文译本,只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版本为准。)